婷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大明杀 > 第四十二章 襄阳印象

第四十二章 襄阳印象(第2/4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自找麻烦,他还没有这个实力。

    “仲宣楼”虽远看一点也不高大,甚至有些普普通通,但它毕竟是与“黄鹤楼”、“晴川阁”和“岳阳楼”并称的“楚天四大名楼”,历史意义还是很吸引人的。

    而且,襄阳西南城墙上还建有一座名为“狮子楼”的角楼,西北隅更是矗立着一座名场天下的“城外城”——“夫人城”,襄阳的厚重与历史仅在城墙上就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除了远观和遗憾,也只能如此。

    李平最后还是决定让同来的贺柱子,那个傻大个儿刘三的好友——原车马店伙计带他们到有名的街坊中转转,要是真指望傻大个儿刘三来介绍这座城市那绝对是想多了。

    不过,那些曾经很有名气的街坊此时大多人流稀少,很多大门都紧闭着,混乱已让这座城市完全失去了活力。

    但行走在那些连片的木制楼台和风格迥异的各式房舍之中,仍然可以感受到这里曾经的繁华和独有的魅力。尤其是周围静静的,没有行人,走在石板铺成的街道、巷子中,看着伸出的各式屋檐,你可以充分领略到一种别有的韵味。

    李平一面听着贺柱子诉说着每一个街区往日的辉煌,一面细细地品味着观察着想像着。马永等人也四处乱看着,不时的问上刘三几句,这座城市到目前为止也是他们见过的最大城市,对他们始终有着点点震撼。

    遗憾的是,贺柱子也不是个好导游,他曾经的层次决定了他的认知面。而且襄阳城也确实有点小了,东西城墙才分别长2.2千米和1.6千米,南北城墙才分别长1.4千米和2.4千米,面积实在不大,而且各类公门、勋贵以及豪强们又占据了城中的大部分地区,能游览的地方并不多。

    所以,李平很快就决定出城,并选择了拱宸门。

    襄阳共六门,东门“阳春”、南门“文昌”、西门“西成”、小北门“临汉”、大北门“拱宸”、长门“震华”。

    李平初入襄阳的是小北门—临汉门,处在襄阳城的中轴线上,是南北主干道相接的门。所以,他这次选择的是大北门,也是北城墙比较居中位置的门拱宸门,一座没被破坏的城门,城楼、瓮城具在,更是紧邻明抚治都御史行署的门。

    站在这里,可以更好的既饱览襄阳城防,也可以有效观察对岸的樊城。而且拱宸门的左侧很长一段距离因为地形的原因,城墙内凹进去很大的一块三角区,也让城外有很大一块飞地,更有很多码头。

    站在城门之下汉水之侧,背靠着高大的城墙,看着宽阔的江面,李平禁不住心生感慨,他几乎本能的去想像着这里如何攻守。

    这里的地利实在太突出了,先不说城墙,汉水这一边仅岸基就比江面高出很大很大的一块儿,有如一条高大的斜坡城墙,舟船就是靠过来也还是仰攻,也难怪选城如此。

    再加上完备的城防,无论多么勇武的攻方士兵来到城下恐怕都会生出绝望之心,而站在城上的守者却会平添无数的信心。

    只要守城者有足够的军需、有坚强的意志,这里绝对是攻城者的噩梦,难怪蒙古人在宋末打这里竟前前后后花了0多年的时间。张献忠去年要不是行险骗开城门,凭他那几千人根本连这城防的毛都伤不了,估计守军都没敢想有人敢这么干。

    李平喊了宋宝来,诉说了一番心中的感触。有些话,他真的不能在旁人面前说。

    没想到,宋宝来和李平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,人家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。宋宝来只是觉得这地方水运太发达了,通过江水就几乎四通八达,在没车没铁路的年代绝对是一个商贾理想的枢纽。

    听了李平的话,宋宝来才又仔细到处伸脖去看,然后才煞有其事的对李平说:“还真是啊!这地方真是不好攻,确实难度系数太高了,疯子才来送死。”

    李平被他这番动作逗笑了起来,然后稍微正了点色说:“不过,说真的,宝来。好好经营吧,我们没准儿得在这地方呆上几年?”

    宋宝来看了看周围,马永、刘三等人都识趣的与他们保持着一定距离各自成圈打唠,于是小声的连问:“这大明不是就快亡了吗?襄阳啥时候丢的?左良玉不跑了?”

    李平没好气的解释说:“襄阳啥时候丢的我真不知道!我又不是百度又不是学历史的。现在是公元哪年我都搞不清楚,只知道崇祯自杀那年是1644年,然后清军完全平定南方好像又花了七八或十几年吧!”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